您的位置:主页 > 中国计量院重力计量能力再获肯定

中国计量院重力计量能力再获肯定

近日,全球计量领域顶级期刊《Metrologia》正式发布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主办的2017年全球绝对重力仪关键比对(CCM.G-K2.2017)最终结果,这标志着全球重力基准原点正式落户中国北京,中国计量院已具备国际领先的重力计量能力。

根据《Metrologia》期刊正式发布的最终结果,中国计量院昌平院区的重力点位,其国际关键比对参考值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优于0.7μGal;中国计量院自主研制的NIM-AAG1型冷原子干涉绝对重力仪测量结果的国际等效度为-2.4 μGal,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4.6μGal;中国计量院自主研制的NIM-3A型光学干涉绝对重力仪测量结果的国际等效度为0.4μGal,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3.0μGal。在此基础上,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中国计量院成功建立了“国家重力加速度计量基准”。我国重力加速度计量基准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优于1.0μGal,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基准不仅具有溯源性、准确性和国际等效性,而且实现了重力加速度计量基准的量子化,是我国计量基准建立史上的重大突破。

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委员、国际质量及相关量咨询委员会(CCM)主席Philippe Richard博士专门对中国计量院取得的上述成绩表示祝贺。他表示,中国计量院作为主导实验室主办的2017年全球绝对重力仪关键比对(CCM.G-K2.2017),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绝对重力仪国际比对,也是史上此类重大国际计量比对第一次在欧洲以外区域举办。来自全球13个国家计量院的重力测量基准装置参加了此次比对。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与科罗拉多大学联合实验室(JILA)前主席、美国国家总统科技奖获得者James Faller教授表示,中国计量院在亚洲首次建立了新的全球绝对重力仪国际比对中心,来自中国的6台原子干涉型绝对重力仪参加了比对,对重力测量乃至整个精密测量领域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11此外,中国计量院自主研制的NIM-AAG1型冷原子干涉绝对重力仪,设计并实现了可水平转动180度的真空物理系统、超低相位噪声拉曼激光系统、原子干涉条纹锁定和数据自动处理算法,改善了重力偏差评估,最终实现了重力测量短期灵敏度优于30 μGal/√Hz(1 μGal=10-8 m·s-2),长期稳定度优于0.2 μGal,系统评定合成标准不确定度4.2 μGal。该冷原子干涉绝对重力仪运行稳定可靠,实际连续工作时间超过500小时。这是目前国内外公开报道的原子重力仪最长连续工作时间记录,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8年《Metrologia》期刊。在国家重力加速度计量基准中,NIM-AAG1型冷原子干涉绝对重力仪与光学干涉绝对重力仪测量结果互相旁证,并对同期同址观测的超导重力仪进行格值标定,为全国重力加速度量值溯源与传递发挥了重要作用,显著提高了我国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文章来源: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近日,全球计量领域顶级期刊《Metrologia》正式发布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主办的 …

中国计量院院长方向2020年“世界计量日”致辞

中国计量院院长方向2020年“世界计量日”致辞今年世界计量日的主题是“全球贸易”。其实,计量,乃至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就是为交换而生,随贸易而成。

然而,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贸易也开始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业态,但无疑,计量作为公平贸易的纽带,将永久相随。

5月20号,是第21个世界计量日,今年这个世界计量日注定非常特殊。当前,全球新冠肺炎仍在蔓延,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安全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阻止疫情蔓延,许多国家采取了减少社交活动、甚至是隔离等阻断病毒传播的措施,贸易这个全球最普遍话题,忽然面临了新的挑战,此刻,计量理所当然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全球精准抗疫、复工复产和复商复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目前,我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在抗疫过程中,中国计量院迅速行动,举全院之力攻艰克难,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为全国范围内疫情防控提供计量保障:我们成功研制了新冠病毒系列标准物质、核酸和抗体定量检测方法;为全国红外体温计提供技术支撑。

全院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展现了计量人的使命担当。

病毒无界,大爱无疆,愿我们共同努力,与计量技术机构和各国计量院一起,全面合作、齐心协力、互享成果,共同赢得这场人类共同的斗争。

凛冬必将散去,星河定会长明!期待与你们再携手!谢谢!

今年世界计量日的主题是“全球贸易”。其实,计量,乃至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就是为交换而生,随贸易而成。 然而,在数 …

帮助5G无线网络有效共享通信频率

帮助5G无线网络有效共享通信频率

图:NIST研究人员开发了机器学习的数学计算公式帮助5G和其它无线网络选择并有效共享通信频率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数学公式,计算机模拟显示该公式可以帮助5G和其他无线网络在选择和共享通信频率时提高约5000倍的效率。

新公式是机器学习的形式,它可以根据特定网络环境中之前的经验来选择一个无线信道,该公式可以编进许多类型的现实网络发射器软件中。

该公式是通过共享未经许可的频段来满足对5G等无线系统不断增长需求的一种方式。比如,Wi-Fi使用的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未分配给特定用户的频段。NIST的研究重点是Wi-Fi与单元系统争夺特定频率或子信道的情况。使这种情况具有挑战性的是,这些单元系统正在通过使用结合了非许可频段和许可频段的许可辅助访问(LAA)方法来提高其数据传输速率。

NIST公式帮助发射器快速选择最佳子信道,在未许可频段内同时成功运行Wi-Fi和LAA网络。每个发射器都会在没有互相通信的情况下实现总的网络数据速率最大化。

NIST此项研究与以往的通信机器学习研究不同,它考虑了多个网络“层”,物理设备以及基站和接收器之间的信道访问规则。该公式使用了“ Q学习”技术。通过与环境交互并尝试不同的方法,通过算法了解哪个信道反馈最佳结果。每个发射器都会选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最佳数据速率的信道。

如果两个网络都选择了合适的信道,组合整体网络环境的效率将得到提高。该方法通过两种方式提高数据速率。具体来说,如果发射器选择了未被占用的信道,那么成功传输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从而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而且,如果发射器选择的信道受到的干扰最小,信号就更强,从而实现更高的接收数据速率。

在计算机模拟时,通过搜索所有可能的组合以找到使总网络数据速率最大化的方法,最优分配法将信道分配给发射器。NIST公式产生的结果接近最佳值,但过程要简单得多。研究发现,如果通过传统的复杂方式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大约需要进行45,600次试验,而公式可以通过尝试10个信道来选择类似的解决方案,仅需付出相同努力的0.02%。

该研究针对的是多个Wi-Fi接入点的建筑物室内以及在未经许可频段内进行手机操作的情况。现在,研究人员计划在更广阔的室外场地对该方法进行建模,并开展物理实验以证明其效果。

图:NIST研究人员开发了机器学习的数学计算公式帮助5G和其它无线网络选择并有效共享通信频率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 …

中国计量院搭建“光钟绝对频率测量开放共享平台”

发布日期:2020年5月9日

欧洲计量创新与研究计划(EMPIR)启动了“静电电表电磁干扰”项目,致力于研发测试智能电表用电量准确性的方法,用于解决快速瞬态电流相关电干扰下电表出现错误的问题。

通过对实际电干扰进行高精度测量,项目组建造了一个新的测试台,以评估相似条件下电表的性能。为解决计费纠纷,将根据现场检查来确定如何设计抗干扰电表,同时研发新的诊断算法用于识别瞬态电流类型。研究人员希望该项目成果最终能够支持欧洲和国际标准,确保消费者对智能电表的使用信心。

1

图:家用智能能源表

另一个在研EMPIR项目是帮助实现更客观疾病诊断的定量磁共振成像(MRI)分析。

MRI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扫描技术。在欧洲,每年进行MRI扫描超过3000万次。标准MRI结果大多具有定性,限制了其客观性和可比性。

因此,EMPIR启动了“物理生物标记基于定量磁共振成像”项目,评估新型和辅助型电特性断层扫描成像和磁共振指纹打印技术,研发定量MRI分析以实现更客观的疾病诊断。这些算法将首先用模仿人体组织特性的模体进行测试,然后应用于真实临床数据。

(译:车薇娜 / 图:EURAMET)

1

图:磁共振成像扫描

原文源自欧洲计量组织(EURAMET),版权归EURAMET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日期:2020年5月9日 欧洲计量创新与研究计划(EMPIR)启动了“静电电表电磁干扰”项目,致力于研发测 …

国务院:可举办各类必要的会展活动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

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发明电〔2020〕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按照党中央关于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为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坚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力保障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经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中国政府网截图

一、坚持预防为主

1.科学佩戴口罩。在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与他人小于1米距离接触时佩戴口罩。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在密闭公共场所工作的营业员、保安员、保洁员、司乘人员、客运场站服务人员、警察等人员以及就医人员等要佩戴口罩。

2.减少人员聚集。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的人员。尽量不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式场所。

3.加强通风消毒。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公共场所、场站码头、公共交通工具要落实日常清洁、消毒等卫生措施。

4.提高健康素养。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

二、落实“四早”措施

5.及时发现。落实公共场所体温检测措施,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排查,做到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早发现”,并按要求“早报告”,不得瞒报、漏报、迟报。

6.快速处置。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充分发挥大数据等优势,尽快彻底查明可能的感染源,做好对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追踪管理。落实“早隔离”措施,及时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可能的污染场所全面终末消毒。

7.精准管控。依法依规、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范围至最小单元(如楼栋、病区、居民小区、自然村组等),果断采取限制人员聚集性活动、封锁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尽最大可能降低感染风险。及时公布防控区域相关信息。

8.有效救治。指定定点收治医院,落实“早治疗”措施,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时有效全面收治轻症患者,减少向重症转化。坚持“四集中”,对重症患者实施多学科救治,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患者治愈出院后,继续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4天。

三、突出重点环节

9.重点场所防控。按照相关技术指南,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全面开放商场、超市、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公园、旅游景点、运动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以及影剧院、游艺厅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可举办各类必要的会议、会展活动等。

10.重点机构防控。做好养老机构、福利院、监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风险防范,落实人员进出管理、人员防护、健康监测、消毒等防控措施。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服务机构的,不得超出医疗许可服务范围对外服务。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或与养老机构毗邻的,应按照医疗机构分区管理要求开展交叉感染评估,评估有风险的应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11.重点人群防控。指导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残疾人、严重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做好个人防护,并开展心理疏导和关爱帮扶等工作。

12.医疗机构防控。加强院内感染防控,推广分时段预约诊疗,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分区管理要求,及时排查风险并采取处置措施,严格探视和陪护管理,避免交叉感染。严格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流程,强化防控措施。落实医务人员防护措施,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和监测。

13.校园防控。实行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情况“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做好健康提示、健康管理和教室通风、消毒等工作,落实入学入托晨(午)检、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和登记等防控措施。

14.社区防控。加强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做好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治理、出租房屋和集体宿舍管理、外来人员管理等工作。出现疫情的社区要加强密切接触者排查和隔离管理、终末消毒等工作,必要时采取限制人员聚集性活动、封闭式管理等措施。

四、强化支撑保障

15.扩大检测范围。各地可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和检测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对密切接触者、境外入境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监所工作人员、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对其他人群实施“愿检尽检”。人群相对密集、流动性较大地区和边境口岸等重点地区县区级及以上疾控机构、二级及以上医院要着力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鼓励有资质的社会检测机构提供检测服务,扩大商业化应用。“应检尽检”所需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愿检尽检”所需费用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承担;检测收费标准由各地物价部门确定并公示。各地要及时公布检测机构名单。

16.发挥大数据作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动各地落实“健康码”互通互认“一码通行”,及时将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重点人员等信息共享到“健康码”数据库,推进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做好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入境人员版的推广应用,加强入境人员闭环管理。

17.强化科研与国际合作。推进疫苗、药物科技攻关和病毒变异、免疫策略等研究。加快检测试剂和设备研发,提高灵敏度、特异性、简便性,进一步提升检测能力、缩短检测时间。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有关国家的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防控合作。

五、加强组织领导

18.落实党委和政府责任。各地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医疗物资动态储备,提升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要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落实主管责任,继续加强联防联控、统筹调度,强化对各地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19.落实企事业单位责任。各企事业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制定完善应急预案。

20.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各地要按照分区分级标准,依据本地疫情形势,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各项配套工作方案,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实施精准防控。

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在落实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同时,按照中央关于做好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疫情联防联控机制

2020年5月7日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 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发明电〔20 …

世界计量日–2020年5月20日 测量支撑全球贸易

    

  5月20日为世界计量日,是1875年签署《米制公约》的周年纪念日。《米制公约》为建立全球协调一致的计量体系奠定了基础,为科学发现与创新、工业制造、国际贸易,乃至生活质量提升和全球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2020年世界计量日的主题是“测量支撑全球贸易”。该主题旨在提高人们对测量的认识,了解测量在促进全球公平贸易、确保产品合标合规,以及满足顾客质量期望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纵观全球,各国国家计量院致力于通过开发和验证各种复杂尖端的新测量技术,持续推动测量科学进步。同时,积极参加国际计量局(BIPM)组织协调的测量领域国际比对,以确保测量结果全球可靠。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制定“国际建议”,旨在实现多领域相关要求的全球一致性和协调性,并通过实施国际法制计量组织证书互认制度(OIML-CS),促进法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的国际互认和全球贸易。

  这些国际计量体系为测量的准确性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和信心,为当今的全球贸易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帮助我们为应对未来挑战做好准备。

  世界计量日代表所有人肯定和颂扬所有工作在政府间组织和各国家机构中的人们一年来为计量所做的贡献。

  关于“世界计量日”

  世界计量日是一个年度性的活动,全球80多个国家在此期间庆祝计量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1875年5月20日《米制公约》的签署,标志着全球计量领域合作的正式开启。这一天也因此被定为世界计量日,以表纪念。每年,国际计量局(BIPM)和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联合举办世界计量日活动,各国国家计量机构参与。

  国际计量界致力于确保全球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每个世界计量日都以海报和网站的宣传形式提高大众对计量的认识。以往世界计量日的主题包括:计量与全球能源挑战,计量与安全,计量与创新,以及动态世界中的计量,环境、医学、贸易中的测量等。

  关于国际计量局

  1875年《米制公约》的签署,正式开启了计量的国际合作,并创建了国际计量局(BIPM),为建立全方位的全球统一的测量奠定基础。历史上,测量重点关注和支持工业和贸易发展,现在,它与应对气候变化、健康和能源等21世纪重大挑战一样至关重要。BIPM选取某些特定物理量和化学量开展最高水平的科学工作,同时它也是一个由各国国家计量院(NMIs)联结而成的全球计量网络的枢纽。通过这一网络,BIPM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溯源到SI的溯源链,并向各国认可实验室和工业界传递。

  关于国际法制计量组织

  1955年,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成立。作为一个政府间组织,它致力于促进法制计量规则的全球统一,其秘书处和总部是国际法制计量局(BIML)。自成立以来,OIML建立了一个全球性的技术架构,目的在于协调各国国家计量部门或相关组织采用的计量法规和计量管理的一致性。

  May 20 is World Metrology Day, commemorating the anniversary of the signing of the Metre Convention in 1875. This treaty provides the basis for a worldwide coherent measurement system that underpins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innovation,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

  The theme for World Metrology Day 2020 is Measurements for global trade. This theme was chosen to create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t role measurement plays in facilitating fair global trade, ensuring products meet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and satisfying customer quality expectations.

  Across the world, national metrology institutes continually advance measurement science by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new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t the necessary level of sophistication. The national metrology institutes participate in measurement comparisons coordinated by the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BIPM)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measurement results worldwide.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Legal Metrology (OIML) develops International Recommendations, which aim to align and harmonise requirements worldwide in many fields. The OIML also operates the OIML Certification System (OIML-CS) which facilitates international acceptance and global trade of regulated measuring instruments.

  These international metrology systems provide the necessary assurance and confidence that measurements are accurate, providing a sound basis for global trade today and helping us to prepare for the challenges of tomorrow.

  World Metrology Day recognises and celebr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all the people that work in intergovernmental and national metrology organisations and institutes throughout the year.

  Notes for Editors:

  World Metrology Day is an annual event during which more than 80 countries celebrate the impact of measurement on our daily lives.

  This date was chosen in recognition of the signing of the Metre Convention on 20 May 1875, the beginning of formal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metrology. Each year World Metrology Day is organised and celebrated jointly by the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BIPM) and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Legal Metrology (OIML)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national organisations responsible for metrology.

  The international metrology community which works to ensure that accurate measurements can be made across the world endeavours to raise awareness each World Metrology Day through a poster campaign and web site. Previous themes have included topics such as measurements for the global energy challenge, for safety, for innovation, and measurements in sport, the environment, medicine and trade.

  About the BIPM

  The signing of the Metre Convention in 1875 created the BIPM and for the first time formalise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metrology. The Convention established the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and laid the foundations for worldwide uniformity of measurement in all aspects of our endeavours, historically focusing on and assisting industry and trade, but today just as vital as we tackle the grand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such as climate change, health, and energy. The BIPM undertakes scientific work at the highest level on a selected set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quantities. The BIPM is the hub of a worldwide network of national metrology institutes (NMIs) which continue to realise and disseminate the chain of traceability to the SI into national accredited laboratories and industry.

  About the OIML

  In 1955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Legal Metrology (OIML) was established as an Intergovernmental Treaty Organis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global harmonisation of legal metrology procedures with the Bureau International de Métrologie Légale (BIML) as the Secretariat and Headquarters of the OIML. Since that time, the OIML has developed a worldwide technical structure whose primary aim is to harmonise the regulations and metrological controls applied by the national metrological services, or related organisations.

       5月20日为世界计量日,是1875年签署《米制公约》的周年纪念日。《米制公约》为建立全球协调一致 …

2020年全国计量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谋篇布局之年。全国计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按照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改革创新、协同发展,加强计量战略规划和法治建设,优化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强化计量监管,完善计量服务保障,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计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计量基础。

一、聚焦战略规划,加强顶层设计

(一)加强计量整体规划和战略研究。组织开展《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实施情况评估,印发《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0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新时期计量事业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提高计量政策研究与宏观管理水平。在国家计量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设立专业工作组,强化计量发展战略高端智库建设。

(二)完善计量法治建设。配合做好《计量法》修订工作,争取提请国务院审议之后早日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进程。对现行计量规章进行全面梳理,提出一揽子分类修订计划,推动《计量校准管理办法》尽快出台,为做好计量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推进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开展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政策研究,明确我国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目标任务,研究起草关于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国家和地方层面重视先进测量体系建设,争取将先进测量技术研究等内容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帮助企业完善测量管理体系,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

(四)推进构建区域发展计量支撑体系。紧紧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坚持融合、互认、合作、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关于构建区域发展计量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尽快出台,推动计量资源共建共享共用,逐步实现区域内计量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五)加强计量对国防建设的支撑与服务。深入落实计量相关规划,加强计量资源共建共享,推进计量科技协同创新。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计量治理体系

(六)继续推行法定计量单位制度。组织编制《计量单位使用情况“双随机 一公开”监督检查工作指南》,开展计量单位使用情况专项监督抽查。紧密跟踪、积极参与国际单位制变革和相关国际标准规范的制修订。

(七)完善计量技术机构体系建设。开展计量技术机构改革调研,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探索完善计量技术机构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为促进计量技术机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制度环境。支持各级、各类计量技术机构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探索推进计量授权制度改革。继续开展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双随机、一公开”专项监督抽查工作,推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管理信息化进程。

(八)完善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制度。落实新修订的《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加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注册计量师注册管理等相关制度,加强对依法从事计量检定任务人员的管理,推动计量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为量值溯源和传递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九)完善计量技术规范和计量技术委员会管理机制。编制完成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体系架构。发布实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采用国际计量规范规则》,组织制定《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评价细则》,加快建设计量技术规范管理系统,完善计量技术规范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制定《计量技术委员会考核细则》,加强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管理。组织开展部门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抽查,提高部门和地方计量技术规范质量。

(十)加强计量比对管理和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计量比对改革创新,实施更加开放的国家计量比对项目申报措施,持续推进计量比对分类实施。研究起草关于加强和改进计量比对工作的意见,完善计量比对制度措施。聚焦计量监督管理和计量技术机构需求,总局组织10项以上国家计量比对项目,鼓励各地加强地方计量比对工作。

三、夯实计量基础,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一)持续提升国家计量基准水平。抓住计量量子化变革机遇,着力推进以量子计量与传感为核心的基础前沿研究,不断提高时间频率计量基准等国家计量基准技术水平,提升我国最高测量能力。

(十二)推进计量标准能力提升工程。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制定或完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指导目录或建设规划,将相关工作纳入当地政府考核,加快推进向社会公开共享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信息,充分发挥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效能,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十三)提升标准物质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标准物质管理改革,进一步优化完善国家标准物质管理模式、管理规则和技术规范。加强生物医药、医疗卫生、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急需标准物质研制。积极开展标准物质信息梳理与公开。

(十四)提升计量技术机构能力。更好发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在计量基础科学、前沿测量技术研究方面的龙头作用,带动各级计量技术机构不断提升量值传递溯源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计量技术机构提升计量检定校准、型式评价能力。鼓励各级计量技术机构积极参与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分委员会、工作组)和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工作。加大对计量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建立援藏、援疆、援青长效工作机制,探索建立计量专业技术人员对口交流学习制度。鼓励和支持培养高端、复合型计量人才参与国际计量技术活动。鼓励计量技术机构成为OIML(国际法制计量组织)证书互认指定试验机构,提升计量器具型式评价能力水平。

(十五)推动计量数据的科学管理和服务方式研究。加强计量数据管理与应用、计量数据支撑计量活动数字化等研究。探索开展计量数据支撑重点领域发展的试点。进一步完善标准参考数据的建设与管理方案,推动标准参考数据建设试点。

(十六)推动计量科技创新。加强与科技部门的协调,争取列入国家“十四五”相关科研专项,支持计量技术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联合构建计量科技创新联盟,为计量科研的全寿命周期提供支撑,进一步优化计量科技创新生态。

四、加强科学监管,提升计量治理效能

(十七)进一步规范计量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推进计量行政审批网上审批系统的改进和完善工作,提高办理效能和办理质量。积极探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十八)加大民生计量监督检查力度。开展集贸市场计量专项检查,探索集贸市场计量监管新机制。继续开展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国家计量监督专项随机检查,打击计量作弊、缺斤短两、净含量不准等计量违法行为,加大对民生计量的监管和保障力度。全力配合教育部、卫生健康委做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开展眼镜制配场所计量专项检查“回头看”工作,跟踪检查整治成果。

(十九)创新管理方式,推进电能表“智慧”监管改革工作。持续跟踪国家电网智能电能表状态评价及更换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推进相关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为全面推进电能表周期检定制度改革奠定基础,力求建立“企业自控、用户监督、政府监管”的新机制。

(二十)加强计量宣传和信息化建设。加强计量科普基地建设,做好“5·20世界计量日”主题宣传活动。加强计量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计量器具强制检定业务管理系统应用和推广,加强计量业务数据可视化分析应用,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计量信息化系统和计量大数据平台。

五、紧贴实际需求,提升计量服务产业能力

(二十一)完善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围绕国家战略重点和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快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关于加强产业计量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要求。积极培育和新建国家、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对现有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进行全面梳理和阶段性评价,总结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机制,持续推进产业计量测试平台和联盟建设,为产业创新发展夯实计量基础。

(二十二)推进仪器仪表产业质量提升。在部分重点领域开展仪器仪表产业状况调研,了解仪器仪表行业计量需求。研究起草推进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计量政策建议,积极争取国家重视和支持。鼓励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加强计量测试设备、计量基标准装置等仪器设备研制,开展计量与仪器仪表方面的研讨交流。

(二十三)持续推进能源计量工作。积极发挥各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作用,配合节能主管部门推进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建设,加强能源计量数据分析和应用。加强能源计量监管和技术能力建设,总结能源计量服务做法并进行推广示范。完善天然气能量计量方面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为天然气计价方式改革提供计量支撑和保障。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提高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和使用率。

(二十四)加强资源环境计量工作。联合水利部门研究制定取用水计量管理指导意见,完善取用水计量监督管理体系。开展环境计量工作调研,了解环境监测和保护方面的计量需求和问题,帮助生态环境部门建立完善计量体系。配合有关部门加强能效、水效标识监督管理,组织开展相关的能效领跑、水效领跑活动。

(二十五)深入推进“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积极落实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各项计量惠企政策,以专家入企帮扶、开放实验室、计量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产业计量测试服务等方式,继续组织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聚焦当前中小企业计量需求和突出问题,充分发挥计量技术机构的支撑作用,为企业提供计量技术服务,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和质量提升。

(二十六)推进计量技术规范有效供给。梳理汇编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和计量相关国际标准、国际规范、国家及行业标准等权威技术文件名录,供社会参考使用。增强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全文公开系统的时效性,及时、免费向社会提供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全文。完善面向产业的计量技术委员会,加快制定高端制造、环境监测、物联网、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计量技术规范。

六、发挥各方作用,构建计量机制化工作格局

(二十七)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与发展改革、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海洋、气象、地震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充分调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对计量工作的重视,帮助完善行业计量体系,发挥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计量基础和保障作用。鼓励和支持各有关部门和行业成立面向行业、产业的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本部门、本行业发展急需的计量技术规范和研制相应的计量标准器具。

(二十八)推进地方计量工作深入开展。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各地计量工作情况,总结典型经验,推广示范交流。支持地方大胆探索计量治理模式和制度创新,复制推广各地成功经验,丰富计量监管手段,提升计量综合监管效能。积极吸收地方智力资源,参与国家计量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技术规范的制修订。组织开展全国计量处长、院长和计量业务专题培训,提升计量骨干能力,提高计量监管水平。

(二十九)积极发挥行业学协会作用。充分利用学协会资源和力量,开展各类计量政策研究、调研和咨询服务。积极关注行业发展,及时梳理行业、企业计量需求、困难和问题,探索建立长效服务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学协会发起成立计量领域的协作联盟、创新联盟或服务联盟,促进计量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

七、参与国际计量治理,提升计量国际化水平

(三十)深度参与国际计量组织治理。加强与OIML、BIPM(国际计量局)等国际和区域计量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计量组织决策和规则制定,适时签署总局与OIML关于法制计量合作谅解备忘录。筹备办好2020年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大会。与OIML和APLMF(亚太法制计量论坛)合作在华举办电能表国际培训班。继续做好OIML顾问工作组工作,牵头修订OIML B21“关于OIML培训中心框架”文件,分享中国实践,贡献中国方案。

(三十一)推动“一带一路”计量国际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落实《“一带一路”计量合作愿景与行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计量合作交流。开展“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计量制度国别比较研究,为计量监管制度改革创新提供借鉴。加强计量政策和技术交流,实施重点国家对外计量培训援助项目。

(三十二)推进国际计量互认和研究。开展计量标准和测量方法联合研究,加强多边和双边量值比对等实质性合作,促进量值国际等效一致。秉承合作开放态度,加快计量双多边互认进程,不断扩大校准测量能力互认范围。积极推进OIML证书互认制度的实施,跟踪研究OIML证书互认制度相关文件,指导OIML证书指定试验机构做好国际评审准备,适时组织举办OIML证书用证机构培训班,进一步宣贯OIML证书互认制度。

———— 文章来源:国家市场局计量司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谋篇布局之年。全国计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 …

上海市计测院成功研制“新冠病毒核酸标准物质”

近日,上海市计测院研制的“新冠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被批准为国家标准物质,能有效评价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准确性。这是首个由地方研制成功并获国家批准的新冠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可供国内外核酸试剂盒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使用,研制及审批时间从一年以上缩短至两个月。

科技抗疫: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质量有了判定准绳

病毒核酸检测作为确诊和排除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依据,目前市场上各家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出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已经超过100种。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核酸检测技术和产品,必将为国内外疫情的控制提供持续支持。

但与攻克疫情紧迫需求有差距的是,作为病毒核酸检测量传和质控依据的RNA国家标准物质,却仍是计量领域的一个很大挑战。由于当前缺乏新冠病毒RNA标准物质,无法对检测方法进行量值传递和对试剂盒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进行评价,优质的国产试剂盒竞争力也无法得到证明,为此,急需研制RNA标准物质,来评价这些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质量和准确度,为试剂盒检测结果的判定提供准绳。

RNA标准物质研究绝非易事,因为RNA分子保存稳定性差,缺乏可靠、准确的RNA绝对定量方法。然而,上海市计测院迎难而上,迅速落实科研经费,组织优秀科研骨干力量组建专项科研团队,依托在生物计量技术领域的长期积累,在上海交通大学樊春海院士等分析领域著名科学家团队的深度参与和支持下,通过深入研究高准确度RNA数字PCR绝对定量方法,经过40多天日以继夜的反复试验和改进,终于成功研制出了2种“新型冠状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有了量值准确可靠的新冠病毒标准物质,就可以对试剂盒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为新冠病毒试剂盒提供量值传递和质量控制依据,帮助检测实验室对结果进行确认,从而进一步降低“假阴性”的出现概率。本项目受到上海市科委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撑,被列入新冠病毒应急专项支撑计划。

绿色通道:研制审批过程从一年以上减到两个月

原本一项国家标准物质从立项研究到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审批获证,一般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为了尽快投入生产,助力防疫抗疫,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立即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主动协调相关部门,主动服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研制工作完成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第一时间开通了绿色审批通道创新评审形式,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第一时间组织专家进行网上答辩。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临检中心为本项目研究完成了关键的定值验证工作,最终仅在短短二个月内就完成从启动研发到被特批为国家标准物质的全过程。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表示,国家标准物质审批涉及严格的行政审批和技术论证,面对疫情紧迫要求,在严控定值准确度、量值溯源性等核心技术指标的同时,缩减审批环节,提速技术论证过程。

服务一线:为防疫抗疫提供计量技术支持

本标准物质目前生产量根据需要可达到1000套/天,可稳定传递到全国范围的生产企业和检测实验室,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提供计量支持。目前该标准物质免费提供给用户,包括输出支援韩国、意大利等国的便携式快速检测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牵头的科技部应急专项)均采用了本次研制的RNA标准物质。在全球疫情不断蔓延的形势下,本次获批的标准物质也可以根据需求支援国际疫情防控,为中国高水平分析方法研发应用及其国际援助行动提供精准计量支撑。

本次应急标准物质研制的成功,得益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丰富的病毒核酸检测技术资源,之江生物、捷诺生物、上海小海龟、天筛(上海)等试剂盒和仪器生产企业共同参与标物定值研究,他们也是后续标物应用的直接受益者,提升了各级应用实验室病毒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新冠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就如同一把“生物标准尺子”,新冠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获得应急批准,满足了新冠病毒PCR检测的量值溯源需求,提高核酸检测的准确度和均一性,实现对疫情核酸检测需求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到“准不准”的提升,也显示了上海计量领域科研攻关和质量基础保障的实力。

文章来源:上海计量测试

近日,上海市计测院研制的“新冠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被批准为国家标准物质,能有效评价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 …

世界计量日网站发布2020年主题:全球贸易计量

May 20 is World Metrology Day, commemorating the anniversary of the signing of the Metre Convention in 1875. This treaty provides the basis for a worldwide coherent measurement system that underpins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innovation,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
5月20日是世界计量日,以纪念1875年《米制公约》签署日。该公约为全球一致的测量系统奠定了基础,该系统是科学发现和创新、工业制造和国际贸易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全球环境的基础。

The theme for World Metrology Day 2020 is Measurements for global trade. This theme was chosen to create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t role measurement plays in facilitating fair global trade, ensuring products meet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and satisfying customer quality expectations.
2020年世界计量日的主题是“全球贸易计量” 。选择该主题的目的是提高人们对计量在促进公平全球贸易,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法规以及满足客户质量期望方面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Across the world, national metrology institutes continually advance measurement science by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new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t the necessary level of sophistication. The national metrology institutes participate in measurement comparisons coordinated by the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BIPM)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measurement results worldwide.
在世界范围内,国家计量机构通过在必要的复杂程度上开发和验证新的计量技术,不断推进测量科学的发展。国家计量机构参与国际计量局(BIPM)协调的国际比对,以确保全球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Legal Metrology (OIML) develops International Recommendations, which aim to align and harmonise requirements worldwide in many fields. The OIML also operates the OIML Certification System (OIML-CS) which facilitates international acceptance and global trade of regulated measuring instruments.
国际法定计量组织(OIML)制定了国际建议,旨在协调和统一世界范围内许多领域的要求。OIML还运行OIML认证系统(OIML-CS),该系统促进受管制测量仪器的国际接受和全球贸易。

These international metrology systems provide the necessary assurance and confidence that measurements are accurate, providing a sound basis for global trade today and helping us to prepare for the challenges of tomorrow.
这些国际计量系统为计量准确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和信心,为今天的全球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帮助我们为明天的挑战做好准备。

World Metrology Day recognises and celebr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all the people that work in intergovernmental and national metrology organisations and institutes throughout the year.
世界计量日表彰和庆祝所有在政府间和国家计量组织和研究所工作的人全年所作的贡献。

文章来源:世界计量日官网

May 20 is World Metrology Day, commemorating the annive …

扎实推进新时代计量工作改革创新 奋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计量基础 2019年全国计量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月24日,全国计量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正部长级)秦宜智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省副省长王文序、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李建波、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田玉龙、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韩君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作工作报告。

  秦宜智对近年来计量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计量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计量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的战略定位,深入贯彻“放管服”改革要求,蹄疾步稳、扎实有序推进改革创新。要深化改革,解放思想,坚持市场化方向,着力健全完善充满活力的计量工作体系。要强化监管,完善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手段,盯住监管重点,增强人民群众从计量工作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优化服务,不断提升计量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他要求,计量工作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加强计量共治,加强国际交流,加强调查研究。

与会同志认真学习讨论了会议文件,交流了工作经验和体会,对做好2019年计量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会议明确,2019年计量工作要认真落实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围绕深化改革,着力优化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改革和完善国家计量基准标准、标准物质体系和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计量技术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计量技术机构建设管理;围绕强化监管,着力改革和完善计量强制管理制度,加强“双随机、一公开”计量监督检查,加强行业计量监督管理;围绕优化服务,着力健全计量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先进测量技术和设备研究,提升计量服务产业发展水平,不断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计量基础。

国务院有关部委,部分中央直属企业代表,地方市场监管部门代表,部分总局机关和直属挂靠单位代表约200人参加会议。

1月24日,全国计量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正部长级)秦宜智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省副省 …